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百科

疾病科普知识(新型肺炎疫情如何预防新型肺炎疫情科普小知识)

时间:2024-03-31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健康百科 文档下载

24小时之后,开始给患处换为热敷,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流通。可以将纱布或是绷带松松地缠绕在烫伤处以保护伤口。开设的课程中大部分已经获评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专业课程选用世界物理治疗联合会建议的英文原版教材,同时借鉴香港、台湾等地物理治疗学专业教材。每年暑假安排两批学生前往香港拿打素东区联网医院进行暑期见习。

康复科医学科普小知识(医学小常识)

1.医学小常识
一、异物入眼 任何细小的物体或液体,哪怕是一粒沙子或是一滴洗涤剂进入眼中,都会引起眼部疼痛,甚至损伤眼角膜。

急救办法:首先是用力且频繁地眨眼,用泪水将异物冲刷出去。如果不奏效,就将眼皮捏起,然后在水龙头下冲洗眼睛。

注意一定要将隐形眼镜摘掉。 绝对禁止:不能揉眼睛,无论多么细小的异物都会划伤眼角膜并导致感染。

如果异物进入眼部较深的位置,那么务必立即就医,请医生来处理。 亮警报:如果是腐蚀性液体溅入眼中,必须马上去医院进行诊治;倘若经过自我处理后眼部仍旧不适,出现灼烧、水肿或是视力模糊的情况,也需要请医生借助专业仪器来治疗,切不可鲁莽行事。

二、扭伤 当关节周围的韧带被拉伸得过于严重,超出了其所能承受的程度,就会发生扭伤,扭伤通常还伴随着青紫与水肿。 急救办法:在扭伤发生的24小时之内,尽量做到每隔一小时用冰袋冷敷一次,每次半小时。

将受伤处用弹性压缩绷带包好,并将受伤部位垫高。24小时之后,开始给患处换为热敷,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流通。

绝对禁止:不能随意活动受伤的关节,否则容易造成韧带撕裂,恢复起来相对比较困难。 亮警报:如果经过几日的自我治疗和休息之后,患处仍旧疼痛且行动不便,那么有可能是骨折、肌肉拉伤或者韧带断裂,需要立即到医院就医。

三、流鼻血 鼻子流血是由于鼻腔中的血管破裂造成的,鼻部的血管都很脆弱,因此流鼻血也是比较常见的小意外。 急救办法:身体微微前倾,并用手指捏住鼻梁下方的软骨部位,持续约5-15分钟。

如果有条件的话,放一个小冰袋在鼻梁上也有迅速止血的效果。 绝对禁止:用力将头向后仰起的姿势会使鼻血流进口中,慌乱中势必还会有一部分血液被吸进肺里,这样做既不安全也不卫生。

亮警报:如果鼻血持续流上20分钟仍旧止不住的话,患者应该马上去医院求助于医生。如果流鼻血的次数过于频繁且毫无原因,或是伴随着头疼、耳鸣、视力下降以及眩晕等其他症状,那么也务必去医院诊治,因为这有可能是大脑受到了震荡或是重创。

四、烫伤 烫伤分为三级:一级烫伤会造成皮肤发红有刺痛感;二级烫伤发生后会看到明显的水泡;三级烫伤则会导致皮肤破溃变黑。 急救办法:一旦发生烫伤后,立即将被烫部位放置在流动的水下冲洗或是用凉毛巾冷敷,如果烫伤面积较大,伤者应该将整个身体浸泡在放满冷水的浴缸中。

可以将纱布或是绷带松松地缠绕在烫伤处以保护伤口。 绝对禁止:不能采用冰敷的方式治疗烫伤,冰会损伤已经破损的皮肤导致伤口恶化。

不要弄破水泡,否则会留下疤痕。也不要随便将抗生素药膏或油脂涂抹在伤口处,这些黏糊糊的物质很容易沾染脏东西。

亮警报:三级烫伤、触电灼伤以及被化学品烧伤务必到医院就医。另外,如果病人出现咳嗽、眼睛流泪或者呼吸困难,则需要专业医生的帮助。

二级烫伤如果面积大于手掌的话,患者也应去医院看看,专业的处理方式可以避免留下疤痕。 五、窒息 真正的窒息在现实生活中很少发生,喝水呛到或是被食物噎到一般都不算是窒息。

窒息发生时,患者不会有强烈的咳嗽,不能说话或是呼吸,脸会短时间内变成红色或青紫色。 急救办法:首先要迅速叫救护车。

在等待救护车的同时,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让患者身体前倾,用手掌用力拍患者后背两肩中间的位置。如果不奏效,那么需要站在患者身后,用拳头抵住患者的腹背部,用另一只手握住那个拳头,上下用力推进推出五次,帮助患者呼吸。

患者也可以采取这样的自救措施:将自己的腹部抵在一个硬质的物体上,比如厨房台面,然后用力挤压腹部,让卡在喉咙里的东西弹出来。 绝对禁止:不要给正在咳嗽的患者喂水或是其他食物。

亮警报:只要窒息发生,都需要迅速叫救护车抢救患者。 六、中毒 发生在家庭中的中毒一般是由于误食清洁、洗涤用品,一氧化碳吸入或是杀虫剂摄入。

急救办法:如果患者已经神志不清或是呼吸困难,应迅速呼叫救护车,并准备好回答如下问题:摄入或吸入什么物质,量是多少,患者体重、年龄以及中毒时间。 绝对禁止:直到症状出现才叫救护车往往会延误治疗时间。

在等待救助过程中,不要给患者吃喝任何东西,也不要企图帮助患者催吐,因为有些有毒物质在被吐出来的过程中可能会伤害到患者的其他器官。 亮警报:只要中毒发生,都需要迅速叫救护车抢救患者。

七、头部“遇袭” 头骨本身非常坚硬,所以一般的外力很少会造成头骨损伤。倘若外力过于猛烈,则颈部、背部、头部的脆弱血管就成为了“牺牲品”。

急救办法:如果你的头上起了个包,那么用冰袋敷患处可以减轻水肿。如果被砸伤后头部开始流血,处置方式和被割伤的方式一样,即用干净毛巾按压伤口止血,然后去医院缝合伤口,并检查是否有内伤。

如果被砸伤者昏厥,那么需要叫救护车速送医院,一刻也不能耽搁。 绝对禁止:不要让伤者一个人入睡。

在被砸伤的24小时之内,一定要有人陪伴伤者,如果伤者入睡,那么每三个小时就要叫醒伤者一次,并让伤者回答几个简单问题,以确保伤者没有昏迷,没有颅内伤,比如脑震荡。 亮警报:当伤者出现惊厥。
2.康复治疗学所需的理论知识
中山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四年制)

康复治疗学专业(四年制):培养国际化康复医学及相关领域物理治疗学的高级人才。能从事现代物理治疗学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及其教育、管理、专业媒体、专业设备销售和研发等方面的职业,以及医学和健康卫生相关领域工作。

开设的课程中大部分已经获评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专业课程选用世界物理治疗联合会建议的英文原版教材,同时借鉴香港、台湾等地物理治疗学专业教材。具有雄厚的师资队伍、技能教学实验室、科研性实验室和一流的临床实习基地。实习单位除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二、三医院,还包括北京、上海、南京等知名医院。每年暑假安排两批学生前往香港拿打素东区联网医院进行暑期见习。

专业课程教师均派送海外进行教学培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已完成16位中青年教师前往香港理工大学进修培训,同时聘请数名海外大学教授为客座教授,邀请香港专家亲自给学生上专业课。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制作大量多媒体教学软件供年轻教师和同学参考,建立了Bb专业课程的数字教学平台。

目前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高,工作层面也高,社会评价良好。积极推荐有条件的毕业生到境外继续深造。

主要课程: :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医学心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康复医学、运动机能学(Kinesiology)、神经肌肉骨骼检查与测量(Neuromusculoskeletal Examination and Asses *** ent)、治疗性运动(Therapeutic Exercise)、物理因子治疗学、手法治疗学(Manipulation)、运动医学、残疾康复学、神经物理治疗学(Neurological Physiotherapy)、骨骼肌肉物理治疗学(Musculoskeletal Physiotherapy)、心肺物理治疗学(Cardiopulmonary Physiotherapy)、运动物理治疗学(Sports Physiotherapy)、针灸学、推拿学与传统功操。

其中:标注英文名称的课程为英文教材。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实验生理科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统计学、医学影像学、外科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内科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康复医学、神经物理治疗学和骨骼肌肉物理治疗学为校级精品课程。

病原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3.请问康复医学的内容包括哪些
康复医学的内容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

康复预防又称预防康复医学,为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之 一,主要研究残疾的流行病学、致残原因及预防措施。残疾 预防分三个层次进行:一级预防为预防能导致残疾的伤、病、发育缺陷等的发生;二级预防为早期发现及治疗已发生 的伤病,防止遗留残疾;三级预防为轻度残疾或缺陷发生 后,积极进行康复处理以限制其发展,避免发生永久性及严 重的残障。

在前两个阶段,残疾是潜在的危险,可以预防;在第三 个阶段,残疾在一定时间内尚属可逆,康复措施如及早介人 可能杜绝或减轻残疾;如果到疾病后期才采用康复医学措 施,则功能障碍已不易改善,可能成为永久性残障。因此, 康复医学措施应在疾病的急性期介人,与治疗学并列安排, 而不是到疾病后期才做的治疗医学的补充。

康复诊断即功能评定(functional asses *** ent),主要包 括:运动功能评定(如徒手肌力检查法、关节活动度测定、步态分析、偏瘫运动功能评定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 定、肌电图及其他的神经肌肉的电生理测定、心肺功能测 定、心理测验及职业评定等。 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 语疗法、心理疗法、假肢和矫形器装配、康复护理、文娱疗 法、职业咨询等。
4.康复治疗师应具备什么理论知识
1.具有本专业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人体解剖学、运动学、生理学、人类生长与发育等)。

2.具有康复医学及现代康复治疗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且较系统和深入地掌握物理治疗学和作业治疗学的基本理论。 3.具有与康复治疗有关的神经科、骨科的一些疾病的临床基本知识。

4.具有中医理论的基本知识,较系统地掌握中医康复治疗(如推拿和中医手法、针灸、太极拳等)的基本理论。 5.具有语言治疗学、心理治疗学、假肢及矫形器应用等的基本知识。

6.具有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残疾学的基本知识。 7.具有与运动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障碍、认知障碍等有关的功能评定的基本理论知识。

8.具有一门外语知识及医用统计学、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知识。 9.具有相关的医学法规和政策或行政指引的知识。

熟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等法规或行业指引。

新型肺炎疫情如何预防新型肺炎疫情科普小知识


国家卫生健康委2月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公共场所、交通工具以及不同风险人群的健康防护有关情况。
乘坐交通工具
1.春运返程高峰期间有哪些具体防护措施?
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加强消毒,增加对候车室、卫生间、其他公用设施的消毒频次。加强通风,要适当增加空调的换风功率,同时还要增加换气的次数。尽可能的隔位而坐,或者分散而坐。
2.乘坐网约车和出租车时如何防护?
对于出租车、网约车的消毒,乘坐以前可以先开门通通风,用消毒纸巾对坐的位置和你手碰的位置做消毒,要求司机、乘客都戴好口罩。下车做一个手部卫生清洁。
3.乘坐密闭交通工具时如何防护?
建议有关部门错峰出行,降低人口的密度,进一步降低风险。建议乘客在拥挤的地方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同时注意和陌生人保持距离。在飞机、火车上最好专门设一个应急区域,比如把后面三排空出来做应急用。如果发现可疑病人,我们要做的事情应该是听从安排,到隔离区接受隔离排查。
进出公共场所
1.春运返程高峰期间有哪些具体防护措施?
宾馆、商场、超市、办公楼等公共场所:做好室内的清洁和消毒,加强通风换气和垃圾处理。工作人员首先要做好个人的防护。去这些公共场所的人,要尽量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尽可能和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办公楼这样的公共场所加强对来访人员的管理,要做好登记以及体温等健康监测。
2.中央空调的使用是否会造成疫情扩散?
※中央空调在使用前应该对空调的类别、供风范围、新风的取风口、冷却水池和卫生指标要有了解,结合建筑的特点做综合评估,看看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开。
※如果是严格按照规范做的,应该是安全的。
※国内绝大部分的公共场所所用的中央空调基本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可以通过增加新风量来减少室内空气的无序外溢,因为室内是正压的环境,风往走道里面跑,往其他地方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加一些排风来保证室内空气有序的排放。
※万一有疫情出现,应该停止使用。
※可以在进到办公楼之前有一个测体温的地方,便于尽早的发现发热病人。
3.办公场所有哪些重点消毒区域?
※电梯的按钮、门把手、手动的水龙头、公用电话,这些地方人员接触比较频繁的部位是我们重点要消毒的地方。
※对于地面、台面,有条件的可以适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我们也要尽量减少集体面对面的讨论,减少集中聚餐。
4.消毒时应注意什么?
消毒一定要有针对性。如果用消毒剂对空气进行消毒时,一定是无人的环境。因为如果是人吸入了消毒剂,或者是往人的身上反复喷洒消毒剂是有潜在风险的。
5.消毒湿巾、喷雾、免洗洗手液等能否起到效果?
要让手干净,一是用流动水洗手,二是擦手消毒剂。手消毒剂要手掌、手背、指缝、手指、手指尖、大拇指都擦拭到。如果没有手消毒剂,只有一个消毒湿巾,擦一擦也是可以的。
6.建筑工地、工厂有哪些防护措施?
※注意加强通风清洁,建议配备洗手液、手消毒剂等防护用品,如果在通风不良、密闭的车间内工作,上班建议戴口罩。食堂也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建议各个单位可以错峰吃饭。
※加强人员的管理,每个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去观察工友的健康状况。同时,用工单位要加强工地和宿舍卫生管理,倡导工友讲究个人卫生。
不同人群需要注意什么
1.售货员,地铁工作者、媒体记者等人群需要注意什么?
日常接触人员比较多的人,工作期间要注意个人防护,在岗期间要规范佩戴口罩,及时更换。同时要注意手卫生,每天至少两次测量体温,一般情况下不必穿戴防护服或者防护面罩这些防护用品,如果出现了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腹泻、呕吐、肌肉酸痛等等,应该立即停止工作,及时就医。
2.农村务工人员返城是否需要隔离?
※返城之前要先进行体温测量,如果存在可疑症状的,需要等疾病痊愈后再返城。对于去过武汉这些疫情高发地区,或者近期接触过确诊病例的要等14天观察期满之后再返城。
※返城过程中,也要注意做好个人的防护,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
※返城之后,各个用工单位要对所有人员进行体温测量,看是不是有可疑症状,如果有症状要及时隔离并且就医。在工作场所,用工单位也要帮助务工人员理解疫情期间怎么做好个人防护。
※开工之后每日要对务工人员进行监测,尽量让务工人员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3.密切接触疑似和确诊病例的人员应该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对隔离病区的工作人员或者医学观察场所的工作人员,以及疑似或者确诊病例的转运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的工作帽,一次性的手套,还要穿戴医用的防护服、防护口罩,或者是过滤式的呼吸器,防护面屏、护目镜,穿工作鞋或者胶靴、防水靴套等。
※对在现场开展病例或者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建议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工作服,戴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就可以了,但是要和被调查对象保持一米以上安全线的距离。对于疑似或者确诊病例开展调查时要采取更严格的防护,口罩要戴N95、N99或者医用防护口罩,另外还需要防护面屏、护目镜,穿工作鞋、胶靴、防水靴套。
※对于采集呼吸道标本的采集人员,或者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病毒检测的工作人员,建议穿工作服、工作帽,戴双层的手套,穿一次性防护服,也要戴N95、N99的防护口罩或医用口罩,或者过滤式呼吸器,加上防护面屏、工作鞋、胶靴、防水靴套等。必要时还要加穿防水围裙或者防水隔离衣。
※对于病例污染的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的人员,建议穿工作服、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并且要在一次性手套外面加长袖加厚的橡胶手套,双层手套,以及医用的一次性防护服,N95和N99防护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加工作鞋、胶靴、防水靴套、围裙、防水隔离衣等。
4.如何保护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的安全?
通过防控知识的培训和各项措施的落实来进一步保证一线人员的安全。如果发现了可疑的症状,应该要让他们及时隔离,得到及时休息,排查感染的风险。
病毒传播新变化
近期武汉、深圳的确诊患者粪便中发现了病毒,这是否意味着传播途径有了新的变化?
这个现象说明了病毒可以在消化道复制并且存在,但是不是通过粪口传播,或者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形成气溶胶的方式再传播,需要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进一步证实这个现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现在的主要途径还是以近距离飞沫传播、间接接触传播为主,但是这些现象也提示勤洗手的重要性,尤其是接触了容易污染的物体表面,在饭前、便后要勤洗手,是防护这个病毒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医学常识

心肺复苏新进展   在欧美发达国家,冠心病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仅美国每年就有50万人死于冠心病,其中一半以上是心性猝死,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趋势及决定因素的人群监测(中国monica方案)显示:全国城市、农村年龄标化的冠心病年死亡率,城市为77.8/10万,农村为39.2/10万,但尚无详尽的心性猝死的流行病学资料。由于心搏骤停常是冠心病的首发表现形式,有效的心肺复苏(cpr)是抢救这类患者的唯一途径。   然而目前的复苏方法抢救成功率依然较低,只有对其不断改进才有可能降低死亡率。院前心搏骤停由于心搏骤停患者绝大部分(60%-70%)发生在院前,而且在常温下心脏停搏4min后脑细胞即可发生不可逆损害,10min后脑细胞死亡。因此心肺复苏(cpr)术最重要的是在发病后2-4min内进行。然而这一要求是很难达到的,唯一有效的途径是建立急救网络、普及基础急救知识,使目击者及时施行现场cpr术、缩短急求反应时间(call-responseinterval)(指病家呼救至救护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不超过5min以及及早施行电击除颤。目前专家一致认为心搏骤停后复苏存活最重要的预测因素有五点:(1)心搏骤停是否被目击,(2)开始cpr的时间,(3)开始除颤的时间,(4)开始进一步生命支持的时间,(5)心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原发性室颤预后较好,心室停顿、心电…机械分离予后极差。此外,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复苏研究水平与质量,复苏的研究方法、标准及统计应尽量规范化,使研究资料具有科学性与可比性。因此,院前急救的研究模式应采用utsein标准。模式i(院前复苏资料报告一体化),该模式推荐对心搏骤停的发生地点和原因、有无目击者,患者的临床情况、抢救经过及预后进行记录。   体表自动除颤器(aed)由于心搏骤停后复苏存活的两个极为重要的预测因素是除颤时间和最初的心电图表现。尽量缩短除颤时间将提高存活率,其理由如下: (1)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显示90%以上为心室颤动。 (2)电击除颤是最有效的复苏手段,如能在心搏骤停1min内电击除颤存活率达90%,4-6min内除颤存活率为50%,每延迟1min除颤,除颤成功率降低7%-10%; (3)心室颤动如不及时去除可在数分钟内转为心室静止。然而,从客观上讲,早期除颤很难做到,因为标准除颤必须由专业人员才能施行。为了增加早期除颤的机会,尽量缩短除颤时间,体表自动除颤器(automaticextrnaldefibrillator,aed)应运而生。aed的最大特点是提高了电击除颤的自动化程度,是专为非医务人员和初级救生员设计使用的。抢救人员只要发现患者意识丧失,无脉搏就可将aed置于患者的胸壁上并启动开关,aed感知心电信号,如能识别出快速型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就可自动除颤。其操作简单,使用安全,最近并于应用ade的七个前瞻性荟萃研究显示:与单纯基础生命支持(bls)比较可明显提高存活率。美国aha和iafc已要求每辆急救车和消防车均需配备aed,aha还将共纳入bls教程。有理由相信aed必在我国得到推广和普及,以期挽救更多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