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中医诊断学》的原则之一。3、四诊合参,从病辨证四诊并用,并不等于面面俱到。
审察内外名词解释
审察内外的名词解释是指诊察疾病时,要有整体观念,既要审察其外,还要审察其内;并要把病人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加以审察。属于《中医诊断学》的原则之一。一、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二、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1、审察内外,整体察病
在诊察疾病时,首先要把患者的疾病看成是患者整体的病变,既要审察其外,又要审察其内,还要把患者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加以审察,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2、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所谓辨证求因的“因”,除了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通常的致病原因外,还包括疾病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症结,即问题的关键,作为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
3、四诊合参,从病辨证
四诊并用,并不等于面面俱到。由于接触患者的时间有限,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有目的、系统地重点收集临床资料,才不致浪费时间。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及诊断原理:
一、主要内容
1、诊法是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与病人健康有关资料的方法。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法。
2、诊病亦称辨病,即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对疾病作出病名诊断,是临床内、外、妇、儿等各科应学习的主要内容。
3、辨证是中医学的精华,为了弄清辩证的含义,首先要掌握症、证、病、辨证等概念。
4、病案又称病历,古称诊籍,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病案是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的重要资料。病案书写要求将患者的详细病情、病史、诊断和治疗等情况,都如实地记录下来。
二、诊断原理
中医学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其认识论和方法论都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于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是以直观的方法从总体方面看待其关系。
中医诊断学有哪些有用的参考资料?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四诊合参(望、闻、问、切)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中医诊断学,以下是一些有用的参考资料:
1.《黄帝内经》:这是中医的经典之作,其中详细描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是必读的。
2.《伤寒杂病论》:这是张仲景的主要著作,详细介绍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对于理解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有很大帮助。
3.《温病条辨》:这是吴鞠通的主要著作,详细介绍了温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对于理解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有很大帮助。
4.《中医诊断学》:这是一本专门介绍中医诊断学的教材,由多位中医专家编写,内容全面,讲解深入浅出,是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好教材。
5.《中医临床诊断指南》:这是一本详细介绍中医临床诊断的指南,包括各种疾病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等内容,对于提高临床诊断能力有很大帮助。
6.《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这是一本详细介绍中医症状鉴别诊断的书籍,包括各种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等内容,对于提高临床诊断能力有很大帮助。
7.《中医辨证论治学》:这是一本详细介绍中医辨证论治的书籍,包括各种疾病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等内容,对于提高临床治疗能力有很大帮助。
8.《中医针灸学》:这是一本详细介绍中医针灸的书籍,包括各种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案等内容,对于提高临床治疗能力有很大帮助。
以上这些书籍都是学习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诊断学的知识。同时,我们还需要结合实际的临床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