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论述。219年,张仲景去世。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该书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载“神农本草,四卷,雷公集注”。
学中医必看的四本书籍有哪些呢
中医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想要学好中医,必须要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以下是四本学习中医必看的书籍。1.《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中的经典,也是中医理论的基础。该书包含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通过学习《黄帝内经》,可以深入了解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伤寒论》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中的一部分,主要阐述了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该书通过分析病因、病机、症状,提供了丰富的治疗方案和药物处方。学习《伤寒论》,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提高临床实践水平。
3.《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的药物学著作,收录了大量的药物信息,包括药物的名称、性味、功效、用法等。学习《本草纲目》,可以了解中草药的来源、分类和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中药治疗疾病。
4.《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针灸学著作,主要介绍了针灸的原理、技法以及常用的针灸处方。学习《针灸大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针灸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临床应用能力。
总之,以上四本书籍是学习中医必看的经典之作,通过深入学习和领会,可以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中医基础,提高中医治疗能力和水平。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介绍
1、《黄帝内经》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其中医经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
2、《难经》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经》。作者把自己认为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发,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解。
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论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
3、《伤寒杂病论》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
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219年,张仲景去世。失去了作者的庇护,《伤寒杂病论》开始了它在人世间的旅行。在那个年代,书籍的传播只能靠一份份手抄,流传开来十分艰难。
4、《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
该书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载“神农本草,四卷,雷公集注”。《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录“神农本草,三卷”,宋《通志艺文略》录“神农本草,八卷,陶隐居集注”,明《国史经籍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清史稿艺文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
求中医类书籍推荐!
《皇帝内经》《百医百草治百病》中医书籍推荐
上海科技出版社《中医学概论》一书不错,适合初学者入门,了解中医原理。马有度 丛林教授主编的《中医精华浅说》也较易理解,且具权威性。
过去曾看过《中医捷径》也名《医学传心录》,道理浅显易懂,口诀要言不烦,
特别适合初学者,只是近十几年未见重印,不易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