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头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中之府,腰者肾之府,膝者筋之府,骨者髓之府。
中医名言名句集锦
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2.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6.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
7.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8.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9.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0.孤阴不长,独阳不成。(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火集》)
11.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元·朱震亨《局方发挥》)
12.阳道实,阴道虚。(《素问·太阴阳明论》)
13.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4.阴阳平,则天地和而人气宁;阴阳逆,则天地否而人气厥。(汉·华佗《华氏中藏经·阴阳大要调神论》)
15.一阴一阳者,天地之道;一开一合者,动静之机。(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六味地黄丸集注》)
16.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生气通天论》)
17.阴中有阴,阳中有阴。(《素问·金匮真言论》)
18.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明·张介宾《景岳全书·阴阳篇》)。
19.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
20.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素问·五常政大论》)
21.阴以实为质,阳以虚为用。(明·陆树生《病榻寤言·元神》)
藏象学说
1.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黄元御《素灵微蕴·原胃解》)
2.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脾胃》)
3.脾胃为水谷之海。(明·龚信《古今医鉴·泄泻》)。
4.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喘促》)。
5.腑气通则脏气安。(清·王士雄《温热经纬·陈平伯外感温热篇》)
6.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7.头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中之府,腰者肾之府,膝者筋之府,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8.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9.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10.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11.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12.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13.脾胃者,仓廪之宫,五味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14.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15.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16.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17.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18.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灵兰秘典论》)
19.肝受血而能视。(《素问·五藏生成篇》)
20.肝体阴而用阳。(清·唐宗海《血证论·滑氏补肝散》
中医至理名言30句:养肾,养心,养生
中医文化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中医「 ”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 ”阴阳互补”「 ”人命至贵”等优秀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中国人的生命观及养生修身观念影响深远。古人修身养性多高见,请看这三十句关于养身、养心、养生的至理名言。 一、养身 1 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备急千金要方》) 解读:饱食即卧,食物停聚未及消化,积而淤滞,气滞不行,脾胃受伤,气血痰食积聚而致百病丛生。 2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吕氏春秋》) 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恶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生虫朽烂,这是由于不断运动的缘故。人的形体、精气也是这样。形体不活动,体内的精气就不运行,精气不运行,气就滞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命在于运动。 3 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昨非庵日纂》) 解读:古人自古讲究饭后养生,这里提到用餐后要做三件事情,即饮茶、散步、揉腹,如能长期坚持做下去,必有益身体健康。 4 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抱朴子·养生论》) 解读:中医认为人们的作息应该符合生理作息规律,清代养生专家曹庭栋认为:「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昼动夜静,乃阴阳一定之理。”他还指出:「 ”早起不在鸡鸣前。盖寅时初到(晨3时)为肺生气之始,正宜酣睡。至卯时(晨5时)入大肠,方可起身”, 辰时(晨7时)日出阳气升腾,应起身晨操,进食,不宜再卧床。晨起应在这两个时代中间。 5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解读:四时阴阳之气是万物生存的根本,古人都会根据此而在春夏养阳,秋冬补阴,以便服从于其四时阴阳这个根本,才能与万物一起生活并且生长。如果一旦违反了这个根本,就会损伤其本源,破坏其真气,以上这些就是四时调摄的宗旨。 6 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养生要集》) 解读:「 ”牙齿坚完”是健康长寿的象征,叩齿术是在我国流传的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术。肾主骨,齿为肾之余,也属于骨头的一部分。龋齿,是牙齿的大患,人们每天早晨口中上下牙齿相互敲啄,指上下相对应的每颗牙齿互啄,就可以减轻龋齿的危害,保持牙齿的健康。 7 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养生四要》) 解读:五谷:麦、黍、稷、麻、菽(有以稻替麻)。五菜:韭、薤、葵、葱、藿。 五畜:牛、犬、羊、猪、鸡。五果:李、杏、枣、桃、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 8 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常欲令饱中饥,饥中饱耳。(《备急千金要方》) 解读:善于修身养性的人懂得在饿之前而吃东西,在渴之前而饮水。吃的次数多,摄入的食物量就少,不想吃的次数少,吃的次数少摄入的食物量就多。常想吃就会有饱腹感,饿极了就会吃很多。 这句话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少吃多餐,感觉饿了再吃,这样更有利于消化吸收。 9 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幽梦续影》) 解读:这是古人论及的高级养生术,即是借助各种方式来全方位修身养性,调理身体:美妙动人的琴声,让人听了心旷神怡,有助于养心;娇嫩鲜艳的花朵让人欣赏,可以驱除烦躁情绪,利于养肝;扑鼻而来的香气让人味觉顿开,可以养脾;针灸 *** 可以养肾;山林间的泉水瀑布,净化空气,可以养肺;持刀舞剑常锻炼,可以使人形成勇敢果断的品性,可以养胆。 10 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养生要录》) 解读:我国古代医学家早就懂得衣着与养生的关系,认为衣服的厚薄应该随时节且适度。暑天不可穿太薄,寒天不可穿太厚。衣服要和外界气候,有个适应度,不可过于极端。并进一步指出:「 ”寒热之时,妄自脱着,则伤于寒热矣。寒欲渐着,热欲渐脱。” 二、养心 1 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备急千金要方》) 解读:孙思邈认为,修心之法,贵在中和,切忌过度和猛烈。有深爱的事物,切忌过分投入,同样,心有很厌恶的事物,也不要厌恶久恨,这样都是有损心性和心神的。 2 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养生四要》) 解读:历代医家首列寡欲养神为养生学之第一要义,认为清心寡欲才是养生之道,凡事适度。过度纵欲就会引发身体有灾害,过度追求享乐,则会让肌体产生衰退。 3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素问·上古天真论》) 解读:心志闲适而少有欲望,心里安定没有恐惧,形体疲惫但不倦怠,因此真气调顺,各人随其所欲,都能满足自己的愿望。 4 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退庵随笔》) 解读:大喜使人心神激荡时,略微抑制便可安定;暴怒使人性情烦躁时,稍加忍耐就可平息。指情绪不稳时要自我克制,这样有益于你的健康。 5 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 解读:养心在养神,我国历代养生之论,无不强调清静养神。心神安静的人,精气日渐充实,身体就健康;心神躁动的人,精气日渐损耗,身体就衰老。 6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寿世保元》) 解读:是对于现实事物要顺其自然,事情过后就不要耿耿于怀,做到内心宁静,这样才可以延年益寿。 7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苏沈良方》) 解读: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人生于「 ”安”、「 ”和”二字。「 ”安”即静心,「 ”和”即顺心,追求安宁那么外物感动我就轻,崇尚和谐那么我感应外物就顺,外轻内顺,那么人生的道理就具备了。 8 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 解读:养生在贵在养气,人的七情失常最易引起气的运行失常,尤其是在生气发怒时,最忌讳的就是犯怒,怒气最伤身。 9 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春秋繁露》) 解读:仁人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他们外无贪欲而内心清净,心境平定和顺而不失中正, 取天地间的美好东西来保养身体, 所以寿命长久而且身体健康。 10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 解读:想多了就会消耗过多的心神,念头多了就会心志发散而不聚焦,欲望多了就会干扰清醒得运用智慧,事情多了就会感到身体疲劳。 三、养生 1 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翁山文外》) 解读:指养生应该首先从合理饮食开始,「 ”药食同源”「 ”药补不如食补”,吃对食物比仙丹灵药更有用。 2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理虚元鉴》) 解读:中医认为,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足、气盈、神全是养生延年益寿之根本。固本生精,精生而化气,气生而化神,神全而身健。 3 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虑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类修要诀》) 解读:戒暴怒能养人的性情,少进行思考焦虑益于养神,少言语聒噪有利于养气,杜绝各种私欲能养心。 4 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景岳全书》) 解读:这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中兴”养生理论,指的是中年是身体由盛转衰的时候,人应当抓住中年时期元气尚未大虚之机,认真地加以调理,使元气得以复常,而人身之根本得固。 5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在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解读:我国的养生学特别强调「 ”天人合一”。先人们认为,人活于天地之间,与自然界是和谐统一的,当自然界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只有顺应自然,人们才会长寿。养生不仅要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更要符合一日四时的变化。 6 少年之情,欲收敛不欲豪畅,可以谨德;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阏,可以养生。(《菜根谭》) 解读:少年人的感情,希望收敛起来而不要豪放畅快,可以严谨自己的道德;老年人的感情,应该豪放畅快而不要悒郁阏塞,可以培养自己的生命。 7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寿亲养老新书》) 解读:中医理论素有「 ”三分治七分养”之说,平时保养得当,不仅身体健康,还可免遭服药之苦。 8 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备急千金要方》) 解读:养生之道,要顺应自然和规律。善于养生的人,不违背日月自然的规律,不违背岁月年龄的特点。 9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 解读:上古时代的人,是知晓养生大道的,能遵循阴阳的变化规律,符合自然运作的规则和定数,饮食有节度,起居有规律。 10 读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寿世保元》)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医就是五个字
中医五个字精髓:精、气、血、阴、阳。正气为本,为标;病机为本,症状为标;内脏为本,体表为标;先病(原发)为本,后病(继发)为标”。精虚:耳鸣失聪,精神萎靡,疲劳不看,毛发枯萎,牙齿松动,面色无华,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小便不畅,遗尿便溏等症。
气虚:面色苍白,呼吸短促,语言低微,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
血虚:面色萎黄,手脚麻木,形体消瘦,失眠多梦,大便干结,头晕耳鸣,神疲乏力。
阴虚:口舌、皮肤干燥,双目干涩,潮热盗汗,五心烦躁。
阳虚:畏寒怕冷,心胸憋闷,气短乏力,面色苍白,阳痿早泄,咳嗽哮喘,消化不良。
气血双虚:少气懒言,面色憔悴,腰膝酸软,咽喉干痛,便秘腹泻,男子遗精滑精,女子经水不调、带下。
阴阳两虚:四肢麻木,少腹疼痛,身重乏力,眩晕耳鸣,关节抽搐,急躁易怒,尿频尿急,腰冷酸痛,虚烦失眠,骨蒸潮热。
抓本就可治本除根。
求中医经络歌诀
腑脏十二经穴起止歌
手肺少商中府起,大肠商阳迎香二。
足胃头维厉兑三,脾部隐白大包四。
手心极泉少冲来,小肠少泽听宫去。
膀胱睛明至阴间,肾经涌泉俞府位。
心包天池中冲随,三焦关冲耳门继。
胆家瞳子髎窍阴,厥肝大敦期门至。
十二经穴始终歌,学者铭于肺腑记。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决。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顒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足阳明胃经穴歌
四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
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
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
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
内庭历兑经穴终。
足太阴脾经穴歌
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指头。
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
漏谷地机阴陵穴,血海箕门冲门开。
府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连天溪。
胸乡周荣大包随。
手少阴心经穴歌
九穴午时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
灵道通里阴郄邃,神门少府少冲寻。
手太阳小肠经穴歌
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薮。
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
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
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与天容偶。
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
足太阳膀胱经穴歌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
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上寸半承光。
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外。
大杼背部第二行,风门肺俞厥阴四。
心俞督俞膈俞强,肝胆脾胃俱挨次。
三焦肾七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
中膂白环仔细量,自从大杼到白环。
各各节外寸半长,上髎次髎中复下。
一空二空腰踝当,会阳阴尾骨外取。
附分侠脊第三行,魄户膏盲与神堂。
譩嘻膈关魂门九,阳纲意舍仍胃仓。
盲门志室胞盲续,二十椎下秩边场。
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郄到委阳。
委中合阳承筋是,承山飞扬踝附阳。
昆仑仆参连申脉,金门京骨束骨忙。
通谷至阴小指旁。
足少阴穴经穴歌
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
大钟水泉通照海,复溜交信筑宾实。
阴谷膝内跗骨后,以上从足走至膝。
横骨大赫联气穴,四满中注盲俞脐。
商曲石关阴都密,通谷幽门寸半辟。
折量腹上分十一,步廊神封膺灵虚。
神藏彧中彧府毕。
手厥阴心包络经穴歌
九穴心包手厥阴,天池天泉曲泽深。
郄门间使内关对,大陵劳宫中冲侵。
手少阳三焦经穴歌
二十三穴手少阳,关冲液门中渚旁。
阳池外关支沟正,会宗三阳四渎长。
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堂。
天牖翳风瘈脉青,颅息角孙丝竹张。
和髎耳门有常。(到耳门截止)
足少阳胆经穴歌
少阳足经童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
听会上关颌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
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邀。
阳白临泣目窗辟,正营承灵脑空摇。
风池肩井渊液部,辄筋日月京门标。
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风市招。
中渎阳关阳陵穴,阳交外丘光明宵。
阳辅悬钟丘墟外,足临泣地五侠溪。
第四指端窍阴毕。
足厥阴肝经穴歌
一十三穴足厥阴,大敦行间太冲侵。
中封蠡沟中都近,膝关曲泉阴包临。
五里阴廉羊矢穴,章门常对期门深。
任脉经穴歌
任脉三八起会阴,曲骨中极关元锐。
石门气海阴交仍,神阙水分下脘配。
建里中上脘相连,巨阙鸠尾蔽骨下。
中庭膻中慕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夜。
天突结喉是廉泉,唇下宛宛承浆舍。
督脉经穴歌
督脉中行二十七,长强腰俞阳关密。
命门悬枢接脊中,筋缩至阳灵台逸。
神道身柱陶道长,大椎平肩二十一。
哑门风府脑户深,强间后顶百会率。
前顶卤会上星圆,神庭素髎水沟窟。
兑端开口唇中央,龈交唇内任督毕。
十四经穴分寸歌
《骨度分寸歌》
用针取穴必中的,全身骨度君宜悉:前后发际一尺二,定骨之间九寸别;
天突下九到胸岐,岐至脐中八寸厘,脐至横骨五等分,两乳之间八寸宜;
脊柱腧穴椎间取,腰背诸穴依此列,横度悉依同身寸,胛边脊中三寸别;
腋肘横纹九寸设,肘腕之间尺二折,横辅上廉一尺八,内辅内踝尺三说;
髀下尺九到膝中,膝至外踝十六从,外踝尖至足底下,骨度折作三寸通。
1、督脉经穴分寸歌(28穴)
督脉二八行脊梁,尾闾骨端是长强,二十一椎为腰俞,十六阳关细推详,
十四命门与脐对,十三悬枢在其间,十一椎下寻脊中,十椎之下中枢藏,
九椎之下筋缩取,七椎之下乃至阳,六灵五神三身柱,陶道一椎之下乡,
一椎之上大椎穴,入发五分哑门行,风府一寸宛中取,脑户二五枕骨上,
入发四寸强间位,五寸五分后顶强,七寸百会顶中取,耳尖直上发中央,
前庭前行八寸半,前行一尺囟会量,一尺一寸上星会,入发五分神庭当,
鼻尖准头素髎穴,两眉中间穿印堂,水沟鼻下人中藏,兑端唇间端上取,
龈交齿上龈缝间。
2、任脉经穴分寸歌(24穴)
任脉会阴两阴间,曲骨毛际陷中安,中极脐下四寸取,关元脐下三寸连,
脐下二寸石门是,脐下寸半气海全,脐下一寸阴交穴,脐之中央即神阙,
脐上一寸为水分,脐上二寸下脘列,脐上三寸名建里,脐上四寸中脘接,
脐上五寸上脘在,脐上六寸巨阙穴,鸠尾蔽骨下五分,中庭膻下寸六取,
膻中却在两乳间,膻上寸六玉堂主,膻上紫宫三寸二,膻上四八华盖举,
膻上璇玑六寸四,玑上一寸天突取,廉泉颔下结上已,承浆颐前下唇中。
手太阴肺经穴分寸歌(11穴)
中府乳上三肋间,上行寸六云门安,云在璇玑旁六寸,天府腋三动脉求,
侠白肘上五寸主,尺泽肘中约纹是,孔最腕侧七寸处,列缺腕上一寸半,
经渠寸口陷中取,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端。
手阳明大肠经穴分寸歌(20穴)
商阳食指内侧边,二间寻来本节前,三间节后陷中取,合谷虎口歧骨间,
阳溪腕上筋间是,偏历交叉中指端,温溜腕后去五寸,池前四寸下廉寻,
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里逢,曲池曲肘纹头尽,肘髎大骨外廉近,
若问五里何处寻,肘上三寸向里行,臂臑肘上七寸量,肩髃肩端举臂取,
巨骨肩尖端上行,天鼎扶下一寸真,扶突人迎后寸五,禾髎水沟旁五分,
迎香禾髎上一寸(鼻翼中点外迎香)大肠经穴是分明。
5、足阳明胃经穴分寸歌(45穴)
胃之经兮足阳明,承泣目下七分寻,四白目下一寸取,巨髎鼻孔旁八分,
地仓挟吻四分近,大迎颔前寸三分,颊车耳下曲颊陷,下关耳前动脉行,
头维神庭旁四五,人迎喉旁寸五真,水突筋前迎下在,气舍突下穴相乘,
缺盆舍外横骨内,相去中行四寸明,气户璇玑旁四寸,至乳六寸又四分,
库房屋翳膺窗近,乳中正在乳头心,次有乳根出乳下,各一寸六不相侵,
却去中行须四寸,以前穴道为君陈,不容巨阙旁二寸,却近幽门寸五新,
其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上下一寸无多少,共去中行二寸寻,
天枢脐旁二寸间,枢下一寸即外陵,枢下二寸大巨穴,枢下三寸水道在,
水下一寸归来好,距离中行二寸边,气冲鼠蹊上一寸,又距曲骨二寸间,
髀关膝上有尺二,伏兔膝上六寸是,阴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记,
膝膑陷中犊鼻存,膝下三寸三里穴,膝下六寸名上廉,膝下八寸条口位,
膝下九寸下廉看,踝上八寸丰隆量,解溪跗上系鞋处,就在踝横纹中央,
冲阳跗上五寸唤,陷谷庭后二寸间,内庭次趾外间陷,厉兑大次趾外端。
足太阴脾经穴分寸歌(21穴)
大趾内侧端隐白,节前陷中求大都,太白节后白肉际,节后一寸公孙呼,
商丘踝前陷中遭,踝上三寸三阴交,踝上六寸漏谷是,膝下五寸地机朝,
膝下内侧阴陵泉,血海膝膑上内廉,箕门穴在鱼腹取,动脉应手越筋间,
冲门横骨两端同,去腹中行三寸半,冲上七分是府舍,舍上三寸腹结算,
结上寸三是大横,却与脐平莫胡乱,建里之旁四寸取,便是腹哀分一段,
中庭旁六食窦穴,膻中去六是天溪,再上寸六胸乡穴,周荣相去亦同然,
大包腋下有六寸,渊腋之下三寸绊。
手少阴心经穴分寸歌(9穴)
少阴心经极泉中,腋下筋间动引胸,青灵肘上三寸觅,少海屈肘横纹头,
灵道掌后一寸半,通里腕后一寸同,阴郄去腕五分的,神门掌后锐骨逢,
少府小指本节末,小指内侧是少冲。
手太阳小肠经穴分寸歌(19穴)
小指端外为少泽,前谷外侧节前觅,节后握拳取后溪,腕骨腕前骨陷侧,
锐骨下陷阳谷讨,腕后锐上觅养老,支正腕后五寸量,小海肘踝鹰嘴中,
肩贞腋上一寸寻,臑俞贞上冈下缘,天宗秉风下窝中,秉风冈上举有空,
曲垣冈端上内陷,外俞陶道三寸从,中俞二寸大椎旁,天窗扶突后陷详,
天容耳下曲颊后,颧髎面頄锐端量,听宫耳中大如菽,此为小肠手太阳。
9、足太阳膀胱经穴分寸歌(67穴)
足太阳是膀胱经,目内眦角始睛明,眉毛内侧攒竹取,眉冲直上旁神庭,
曲差入发五分际,神庭旁开寸五分,五处旁开亦寸半,细算却与上星平,
承光通天络却穴,相去寸半调均看,玉枕夹脑一寸三,入发二五枕骨取,
天柱项后发际取,大筋外廉陷中献,自此夹脊开寸五,第一大杼二风门,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督六椎下论,隔七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
十三三焦十四肾,气海俞在十五椎,大肠十六椎下取,十七关元俞可推,
小肠十八胱十九,中膂俞穴二十椎,白环二一椎下当,以上各穴可推之,
更有上次中下髎,一二三四腰空好,会阳阴尾尻骨旁,第一侧线诸穴了,
再从脊旁开三寸,第二椎下为附分,三椎魄户四膏肓,第五椎下寻神堂,
第六譩譆膈关七,第九魂门十阳纲,十一椎下意舍存,十二胃仓穴已分,
十三肓门端正在,十四志室不须论,十九胞肓二一秩,第二侧线诸穴匀,
继向臀部横纹取,承扶居下陷中央,殷门扶下方六寸,委阳腘外两筋乡,
浮郄实居委阳上,相去只有一寸长,委中在腘约纹里,向下二寸寻合阳,
承筋合阳直下取,穴在腨肠之中央,承山腨下分肉间,外踝七寸上飞扬,
跗阳外踝上三寸,昆仑后跟陷中央,仆参跟下脚边上,申脉踝下五分张,
金门申前墟后取,京骨外侧骨际量,束骨本节后肉际,通谷节前陷中强,
至阴却在小趾侧,太阳之穴始周详。
10、足少阴肾经穴分寸歌(27穴)
足掌心中是涌泉,然谷踝前大骨边,太溪踝后跟骨上,照海踝下四分安,
水泉溪下一寸觅,大钟跟后踵筋间,复溜溪上二寸取,交信溜前五分骈,
二穴只隔筋前后,太阴之后少阴前,筑宾内踝上腨分,阴谷膝下内铺边,
上从任脉开半寸,横骨平取曲骨边,大赫气穴并四满,中注肓俞亦相连,
六穴上行皆一寸,俱距中行半寸间,商曲又平下脘取,石关阴都通谷联,
幽门适当巨阙侧,五穴分寸量同前,再从中行开二寸,步廊却在中庭边,
神封灵墟及神藏,彧中俞府璇玑旁,每穴上行皆寸六,旁开二寸仔细量。
手厥阴心包经穴分寸歌(9穴)
心包穴起天池间,乳后旁一腋下三,天泉曲腋下二寸,曲泽肘内横纹上,
郄门去腕方五寸,间使腕后三寸安,内关去腕只二寸,大陵掌后两筋间,
劳宫屈中名指取,中冲中指之末端。
手少阳三焦经穴分寸歌(23穴)
无名指外端关冲,液门小次指陷中,中渚液门上一寸,阳池腕表陷中从,
外关腕后二寸取,腕后三寸支沟容,支沟横外取会宗,空中一寸用心攻,
腕后四寸三阳络,四渎肘前五寸着,天井肘外大骨后,骨罅中间一寸摸,
肘后二寸清冷渊,肘后五寸是消泺,臑会肩前三寸量,肩髎臑上陷中央,
天髎巨骨陷内取,天牖天容之后旁,翳风耳后尖角陷,瘈脉耳后鸡足张,
颅息亦在青络上,角孙耳郭上中央,耳门耳缺前起肉,和髎耳前锐发乡,
欲知丝竹空何在,眉梢陷中不须量。
13、足少阳胆经穴分寸歌(44穴)
外眦五分瞳子髎,耳前陷中听会绕,上关上行一寸是,内斜曲角颔厌照,
斜后下行悬颅定,悬厘颅下半寸饶,曲鬓耳前发际上,入发寸半率谷交,
天冲率后斜五分,浮白率下一寸呈(后下一寸浮白呈),窍阴穴在枕骨上,
完骨耳后发际认,入发四分须记真,本神神庭旁三寸,入发五分眦上凭,
阳白眉上一寸的,却与瞳子相对直,入发五分头临泣,旁开相对神庭穴,
临后一寸是目窗,窗后一寸正营穴,承灵又在正营后,相去寸半见《甲乙》,
风池直上寻脑空,夹脑户旁二寸的,风池耳后尖角陷,肩井肩上陷解中
(肩井大椎肩峰间),大骨之前寸半取,渊腋腋下三寸从,再从渊腋横前取,
相隔一寸辄筋逢,日月期门下一肋,十二肋端是京门,章下寸八寻带脉
(章下平脐寻带脉),带下三寸五枢真,维道章下五三认(前下五分维道认),
章下八三居髎名(居髎髂前转子取),环跳髀枢宛中陷,风市垂手中指寻,
中渎膝上五寸陈,阳关阳陵上三寸,阳陵膝下一寸量,腓骨头前陷中央,
阳交外踝上七寸,此系斜属三阳络,外丘踝上七寸斟,踝上五寸光明着,
踝上四寸阳辅穴,踝上三寸悬钟列,丘墟踝下陷中觅,丘下三寸足临泣,
临下五分地五会,会下一寸侠溪接,欲觅窍阴归何处,小趾次趾外侧角。
足厥阴肝经穴分寸歌(14穴)
足大趾端名大敦,行间大趾缝中存,太冲本节后二寸,踝前一寸号中封,
蠡沟踝上五寸是,中都踝上七寸中,膝关阴陵后一寸,曲泉曲膝尽横纹,
阴包膝上方四寸,气冲三寸下五里,阴廉冲下只二寸,急脉阴旁二寸半,
章门平脐季胁端,乳下两肋取期门。
特定穴歌
《井荥俞原经合穴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十五络穴歌》
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乡;心包内关三焦外,公孙丰隆脾胃详;
胆络光明肝蠡沟,大钟肾络膀飞扬;脾有大络名大包,任络尾翳督长强。
《八会穴歌》
血会隔俞气膻中,脉会太渊筋阳陵,骨会大杼髓绝骨,脏会章门中脘腑。
《十二募穴歌》
肺募中府心巨阙,肝募期门脾章门;
肾募京门胃中脘,胆募日月焦石门;
小肠关元大天枢,膀胱中极膻中络。
《下合穴歌》
大肠下合上巨虚,小肠下合下巨虚,三焦委阳胆阳陵,膀胱委中胃三里。
《十六郄穴歌》
肺郄孔最大温溜,脾郄地机胃梁丘,心郄阴郄小养老,胆郄外丘肝中都,
心包郄门焦会宗,膀胱金门肾水泉,阳维阳交阴筑宾,阳跷附阳阴交信
《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隔喉咙。
《原穴穴名》
肺经太渊心经神门 心包经大陵 大肠经合谷 小肠经腕骨 三焦经阳池
脾经太白 肾经太溪 肝经太冲 胃经冲阳 膀胱经京骨 胆经丘墟
(注:阴经的原穴就是五输穴中的输穴,即阴经“以输为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