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24、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曹庭栋32、高位实疾颠,厚味实腊毒。佚名35、寿命的缩短和思想的虚耗成正比。佚名41、乐之方至,乐而弗骄;患之将至,思而弗忧。曹庭栋43、动摇则骨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李光庭45、妨碍休息和一定的睡眠是直接自杀。庄子48、心情愉快是肉体和精神的最佳卫生法。申居郧66、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林逋72、节食则无疾,择言则无祸。佚名78、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养生经典名言
1、食欲数而少,又欲顿而多。曹庭栋2、怒后不可便食,食后不可发怒。梁章矩
3、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不能生锈。朱德
4、善养者终之,旁忧者半之,虚用者夭之。曹植
5、百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李时珍
6、养生当论食补,治疗当考药攻。张从正
7、多言则背道,多欲则伤生。林逋
8、俭约不贪,则可延寿;奢侈过求,受尽则终。龙遵叙
9、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葛洪
10、摄生之道,大忌嗔怒。魏裔介
11、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馁,悲则气消,恐则气下。佚名
12、风者,百病之始也。古人避风如避矢石焉。曹庭栋
13、保持一生壮健的真正方法是延长青春和心。柯林斯
14、养生如病,不得他求。曹庭栋
15、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吕不韦
16、强忍着自己的眼泪,就等于慢性自杀。威廉弗雷
17、心清则神静,神静则身宁,身宁则体健。曾国藩
18、食服常温,一体皆春;心气常顺,百病自退。蔡清
19、服药千副,不如一宵独卧;服药千朝,不如独卧一宵。杨慎
20、睡侧而屈,觉正而伸,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蔡季通
21、多才惹得多愁,多情便有多忧。徐甜斋
22、衣不嫌过,食不嫌不及。梁章钜
23、草食之兽不疾易蒌,水生之虫不疾易水。佚名
24、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司空图
25、太饥伤脾,太饱伤气。曹庭栋
26、早起,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孙思邈
27、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佚名
28、医能医病,不能医命。鲁迅
29、纵耳目之欲,恣体之安者,伤血脉之和。枚乘
30、使身体充满精力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快活的习惯。葛德文
31、智者养生也,必须四时而调寒暑。曹庭栋
32、高位实疾颠,厚味实腊毒。佚名
33、治身不静则身危,养生之道在于动。曾国藩
3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佚名
35、寿命的缩短和思想的虚耗成正比。达尔文
36、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佚名
37、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葛洪
38、吕祖谦想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最好不要太过考虑身体的健康。霍姆斯
39、食过则成积聚,饮过则成痰癖。梁章矩
40、得而不喜,失而弗扰。佚名
41、乐之方至,乐而弗骄;患之将至,思而弗忧。佚名
42、治已病,不若治未病。曹庭栋
43、动摇则骨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吴普
44、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李光庭
45、妨碍休息和一定的睡眠是直接自杀。徐特立
46、有规律的生活是健康与长寿的秘诀。巴尔扎克
47、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庄子
48、心情愉快是肉体和精神的最佳卫生法。乔治桑
49、食不语,寝不言。佚名
50、势顺则强,气顺则舒。刘基
51、久立先养足,久夜先养目。吕坤
52、思索生知,慢易生忧,暴傲生怨,忧郁生疾。佚名
53、世上最好的医生是饮食有度、保持平安与喜悦的心情。史威福特
54、寤寐不惊忘嗜欲,何须采药烁金丹。严慎修
55、树怕剥皮,人怕伤心。李悝
56、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梁章矩
57、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马克思
58、世上最高级的三个医师:节食博士、安宁博士、快活博士。史威夫特
59、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张景岳
60、要保持健康的身体,除了节食、安静这两位医生外,还有一位,就是快乐。丘吉尔
61、动静节宜,所以养生也;饮食衣服,所以养形也。程颢、程颐
62、饱食伤心,忠言逆耳。佚名
63、邪在脾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中寒肠鸣腹痛。《黄帝内经》
64、心平则气自和。王通
65、居心要宽,持身要严。申居郧
66、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荀子
67、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心气养身。吕岩
68、神虑澹则血气和,嗜欲胜则疾诊作。佚名
69、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两鞭之。庄子
70、饮食节制常常使人头脑清醒思想敏捷。富兰克林
71、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林逋
72、节食则无疾,择言则无祸。何坦
73、不见闲人精力长,但见劳人筋骨实。徐荣
74、医书治已病,平心和气治未病。司马光
75、多病无完身,久病无完气。吕坤
76、怒是猛虎,欲是深渊。金缨
77、一个丑角进城,胜过一打医生。佚名
78、食能以时,身必无灾。佚名
79、善治国者不忘危,善着生者不讳死。钱琦
80、善养生者:食不过饱,饮不过多;冬不极温,夏不极凉。葛洪
81、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林逋
82、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83、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钱琦
84、心察损神,语多伤气。申居郧
85、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管仲
86、安乐有致死之道,忧患为养生之本。林逋
87、欲得长生,腹中清;欲得不死,腹无屎。马总
88、厄穷而不悯,遗失而不怒。韩婴
89、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拜伦
90、忧倦既积,灾衅必生。佚名
91、人该顺时,不可趋时。申居郧
92、动也,形气亦动;不动,积滞气郁。华陀
93、眼睛害病从手起,肚子害病从嘴起。佚名
94、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也。吕不韦
95、在家财断养花竹,出门则饱看山水。《增广贤文》
96、乐太盛则阳益,哀太甚则阴损。班固
97、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苏轼
98、有一个方法可以让自己好看,就是尽量保持快乐的心境。席幕蓉
99、生命在于矛盾,在于运动,一旦矛盾消除,运动停止,生命也就结束了。歌德
100、放情者危,节欲者安。桓范
101、养生之道,至暮夜而虚其腹,元气所以运转不穷。杨名时
102、养生以不伤为本,积伤至尽则早亡。葛洪
103、沉忧损性灵,服药亦枯槁。孟郊
104、身安不如心安,心宽强如屋宽。石天基
105、形坚则气全。无名氏
106、此善养生者,所以必以慈、俭、和、静思字为根本也。李庆远
107、疾小不加理,浸淫将遍身。欧阳修
108、口腹不节,致病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林逋
109、朴能镇浮,静能御躁。申居岩
110、精神萎靡不振的人,是没有生命的人。佚名
111、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苏轼
112、习闲成懒,习懒成病。颜之推
113、我们在坚持工作之外,还必须养成坚持休息的习惯。梅兰芳
114、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115、谤来不戚,誉至不喜。葛洪
116、休息是滋养疲乏的精神的保姆。莎士比亚
117、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曹庭栋
118、养生之道,颜开喜笑。佚名
119、声色者败德之具,思虑者残存之本。林逋
120、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朱熹
121、节饮食而后得健康。弗拉科利
122、萝卜上了街,药方把嘴撅。李光庭
123、达人观之,生死一耳;何必生之为乐,死之为悲?蒲松龄
124、烟有百弊而无一利,茶有百利而无一弊。《黄帝内经》
125、节饮食,慎言语。蒋捷
126、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蔡元培
127、笑长命,哭生病。佚名
128、心气和平,五体安宁。佚名
129、爽口物多终作疾。李时珍
130、有人问我修身法,只种心田养此身。吕岩
131、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嵇康
132、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佚名
133、书可益智,书可熏性,书可养生。杨名时
134、饥梳头,饱洗澡。杨慎
135、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刘安
136、身作医王心是药,不劳和扁到门前。白居易
137、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钱大昕
138、元气在保养,谷神在守护。《卫生诀》
139、冬寒犹可近火,火在表也;夏热必纳凉,凉入里也。曹庭栋
140、忿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佚名
141、体欲常劳,食欲常少。梁章矩
养生名言谚语集锦
养生名言谚语集锦
1、练功容,而守功难。
2、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3、饱生众疾。
4、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5、百味未成熟勿食,五味太多勿食,腐败闭气之物勿食。
6、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7、心情舒畅百病消。
8、戒晚食为养生善术。
9、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10、食不语,寝不言。
11、不是闲人闲不得,闲人不是等闲人。
12、色欲知戒者,可以延年。若要健,天天练。
13、人不得夜食。
14、药补不如食补。
15、俭于饮食,可以养脾胃;俭于嗜欲,可以聚精神。
16、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
17、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人。
18、夜饱损一日之寿。
19、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关于养生的名言警句
1、 多言则背道,多欲则伤生。 林逋
2、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曹庭栋
3、 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两鞭之。 庄子
4、 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 林逋
5、 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佚名
6、 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李光庭
7、 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 葛洪
8、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 梁章矩
9、 食过则成积聚,饮过则成痰癖。 梁章矩
10、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梁章矩
11、 萝卜上了街,药方把嘴撅。 李光庭
12、 治已病,不若治未病。 曹庭栋
13、 树怕剥皮,人怕伤心。 李悝
14、 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诸葛亮
15、 久立先养足,久夜先养目。 吕坤
16、 以富而能富人者,欲贫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不可得也;以达而能达人者,欲穷不可得也。 佚名
17、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佚名
18、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佚名
19、 乐之方至,乐而弗骄;患之将至,思而弗忧。 佚名
20、 声色者败德之具,思虑者残存之本。 林逋
21、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佚名
22、 思索生知,慢易生忧,暴傲生怨,忧郁生疾。 佚名
23、 得而不喜,失而弗扰。 佚名
24、 谤来不戚,誉至不喜。 葛洪
25、 居心要宽,持身要严。 申居郧
26、 人该顺时,不可趋时。 申居郧
27、 心平则气自和。 王通
28、 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荀子
29、 多欲亏义,多忧害智。 刘安
30、 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
31、 世上最高级的三个医师:节食博士、安宁博士、快活博士。史威夫特
32、 世上最好的医生是饮食有度、保持平安与喜悦的心情。史威福特【英】
33、 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 蔡元培
34、 身体要过着一种有规则的、有节制的生活,方才能保持健康。
35、 夸美纽斯【捷】
36、 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 约翰格雷【英】
37、 散步不需要伴侣,东望西望没人管,快步慢步由你说,这不但是自由,而且只有这种时候才特别容易领略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那种分段苦的味道。 梁实秋
38、 使身体充满精力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快活的习惯。 葛德文
39、 养成简单朴素的生活习惯,是增进健康的一大因素,使人对于生活必需品不加挑剔。 伊壁鸠鲁【古罗马】
40、 忧愁、顾虑和悲观,可以使人得病,积极、愉快和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情绪,可以战胜疾病,更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 巴甫洛夫
41、 有一个方法可以让自己好看,就是尽量保持快乐的心境。 席幕蓉
42、 有规律的生活是健康与长寿的秘诀。 巴尔扎克【法】
43、 饮食节制常常使人头脑清醒思想敏捷。 富兰克林
44、 要保持健康的身体,除了节食、安静这两位医生外,还有一位,就是快乐。丘吉尔
45、 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马克思
46、 年青人有的是健康,因而他也就浪费健康。一旦觉得健康值得宝贵的时候,那犹如已经把钱失掉的败家子,是已经失掉健康了。 郭沫若
养生经典语录
1、任凭世间沧桑变,我心平静身体健。细推物理须行乐,何为浮名羁绊我。
2、水之生不杂则清。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此养神之道也,散步所以养神。
3、人生最宝贵的是健康,家庭最宝贵的是和睦。
4、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无气不生病,无毒不生疮。
5、人老要服老,不要假装逞顽强,学会储备健康,要科学地按客观规律控制自己,量力而行。
6、攻克顽症靠自身,恢复健康要耐心。心态宁静比药好,欢欢乐乐做病人。
7、心理健康是智慧的源泉;身体健康是幸福的保障。
8、心理平衡,生理平衡,预防疾病,身体安静。
9、头要常凉,脚要常热,身要常动,心要常静。
10、智力的发展取决于身体的健康,身体的健康取决于心理的健康。
11、大凡快意外,即是受病处。老年人随事预防,当于快意处发猛醒。
12、补药要少用,烟酒要少尝。骨折要防止,运动要坚持。
13、身体健康可以创造万千财富,但万千财富不可能换来健康体魄。
14、长吁短叹,缓解紧张。稳定情绪,血压下降;畅快微笑,解除疲劳。消除烦恼,灵丹妙药。
15、比众多的钱财更重要的是强壮的身体,比强壮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健康的心理。
16、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屎。
17、生活像镜子,能照人影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常哭病来了,常笑病没了。
18、喝绿茶,吃大豆。睡好觉,常运动。酒限量,烟戒掉。天天笑,容颜俏。
19、酗酒失控,嗜酒丢命。不幸事故,屡屡发生,多饮伤身,偏要逞能。不以为悲,反以为荣。
20、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
21、私欲要节制,冷暖要注意。体检要定期,有病要早医。
22、风者,百病之始也。古人避风如避矢石焉。
23、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知足常乐,不攀不比。
24、善是快乐源,宽乃长寿方,锻炼强体魄,卫生保安康。
25、忘掉过去,珍惜现在,享受今天,乐观未来。
26、天天常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逢君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
27、愉快的生活,丰富多彩;体育锻炼,乐趣无穷。
28、你坐轿车我步走,看谁生命更长久。每天步行二十里,百病皆无健身体。
29、病有五来:吃出来,喝出来,吸出来,懒出来,气出来。
30、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良好的心愿,健康的身体,理想的事业,和谐的家庭。
31、四体勤劳,节制食欲,细嚼慢咽,饭后漱口,睡眠充足。
32、忘掉年龄,保持旺盛精力。忘掉怨恨,保持宽容待人。
33、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
34、人生四最:因气生病最不该,身患重病最悲哀,绝症康复最舒畅,死于无知最冤枉。
35、纵欲耗精,损伤正气。思虑烦多,心劳成疾。安然无恙,居安思危。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36、贪吃贪睡,添病减岁;甜语甜食,夺志坏齿;生活有度,人生添寿;吃饭有度,不胖不瘦。
37、游山乐养法;对弈智养法;日光熙养法;气功意养法。
38、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食能养生,也能丧生。合理膳食,脍不厌细。食不厌杂,滋养身体。
39、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笑口开,病不来,心烦恼,病来了。
40、忧愁、焦虑和悲观,使人体弱多病;豁达、喜悦和乐观,使人健康长寿。
41、调节情绪,走出低谷,方法有六,下列陈述:音乐:唱歌曲,听音乐。
42、难能之理宜停,难处之人宜厚,难为之事宜缓,难成之功宜智。
43、快走慢跑健身操,治疗疾病是法宝,药疗食疗与神疗,三管其下疗效好。
44、光说不做是假功夫,勤练实干有真本领。
45、治病先治神,药疗先疗心;生理卫生强身,心理卫生强心。
46、乐观和欢笑是养生保健的金钥匙;忧虑和愤怒是损害健康的腐蚀剂。
47、膏梁厚味有损身体,粗茶淡饭延年益寿。
48、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邱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49、健康是人生无价之宝,任何人也无法用金钱将它买进或售出。
50、莫把烦恼放心头,免得未老先衰颓;莫把烦恼放心头,免得白了少年头。
51、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路上多坎坷,身处逆境寻欢乐。
52、寿命的缩短和精力的虚耗成正比;寿命的延长和心情的悲哀成反比。
53、读书益养法;锻炼动养法;膳食滋养法;饮茶润养法。
54、智者养生也,必须四时而调寒暑。
55、经风雨,见世面,勤活动,多锻炼,精神安,体魄健。
56、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开,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头,天天发愁,添病减寿。
57、生活恶习是健康的大敌,香烟害了别人,也毁灭了自己。
58、人生有缘才相聚,何必与人过不去。人逢花甲叹时短,我命在我不在天。
59、静而少动,体弱多病;有静有动,无病无痛。
60、欲得长生,肠胃常清;指甲常剪,讲究卫生。限酒戒烟,身心必健;春捂秋冻,不生百病。
61、养生本是人们渴望健康的良好心态,当然也是追求延续生命的美好期盼。
62、良好的健康状况,美好的愉快心情,是幸福的最好资金。
63、人生最美的财富是健康,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奉献。
64、少量之酒,健康之友;多量之酒,罪魁祸首。
65、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要长跑,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
66、睡觉像个狗,活到九十九。活一天,赚一天,活一天,乐一天。
67、水停百日要生毒,人闲百日要生病。脑子不用不聪明,身子不练不康宁。
68、健康是自己的,钱财是儿女的。自己只管自己事,儿女琐事由他去。
69、七十不算稀,八十不服老,九十身康健,百岁精神好。
70、养生如病,不得他求。
71、任凭世间沧桑变,我心平静身体健;细推物理须行乐,何为浮名羁绊我。
72、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已观其窍。清心又寡欲,乃是长寿道。
73、人类的幸福只有在身体健康和精神安宁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
74、内心的欢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喜悦。
75、健康定义的内涵: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适应力强,道德健康。
76、神疗重于食疗,食疗重于药疗,防病重于治病。
77、性情气暴刚烈,或多思焦虑容易衰老;性情缓慢柔和,或少思寡欲常可延年。
78、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理智。幸福生活,来自健康的身体。
79、人老三不四有:不闲着,不累着,不气着;有老伴,有老友,有老窝,有老底。
80、房宽楼宽,不如心宽;千好万好,不如心好。
81、心理健康是智慧的源泉,身体健康是幸福的保障。
82、治病花钱不要细,别跟自己过不去。病来身上心放宽,战胜疾病须乐观。
83、健康能够创造财富,但财富未必能创造健康。
84、走步和音乐要两方面并重,才能得到完美的人格:走步能强健身心,音乐能陶冶情操。
85、心中欢乐,强身健体;心中烦愁,伤神减寿。
86、食取称意,衣取适体,即是养生之妙药。
87、合理膳食,脍不厌细,食不厌杂,滋养身体。
88、酒是烧身硝烟,酒杯虽浅,淹死酒杯中者不乏其人。
89、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90、心胸狭隘、鼠肚鸡肠、斤斤计较、命不久长。宽宏大度、心旷神怡、处事大方、长寿健康。
91、宁吃好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暴食暴饮会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
92、忘我老不至,常乐乐常来,人生唯知足,日日笑颜开。
93、大鱼大肉,大烟大酒,体胖血稠,命不长久。
94、生气四害:血压变高,血脂变稠,血色变紫,血管变细。引发脑塞,心肌梗死!
95、心胸里头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心胸里头能拉车,健康长寿一百多。
96、胸襟开阔是长寿之本,心地善良是快乐之源。
97、习勤成乐,习乐养心,有利健身;习逸成惰,习惰成疾,有害身体。
98、晨起十分钟,锻炼有奇功,营养加运动,健康保平安。
99、劳逸有节,起居有常,精力充沛,身体健康。
100、以虚养生,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事。
101、治已病,不若治未病。
102、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吞云吐雾,伤害身体,污染环境,损人害己,劝瘾君子,戒烟勿吸。
103、重视健康,淡泊钱财,死不带去,生不带来。
104、思想要乐观,性格要开朗。饮食要清淡,起居要有常。
105、心胸开阔,心地善良,处事泰然,性格开朗。爱劳动,不懒惰,爱活动,不闲着。
106、功名利禄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有健康身体是自己的,可延年益寿。
107、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
108、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109、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
110、运动能增强人的体魄,塑造人的品格,磨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
111、倘遇不快之事别气恼,生气催人老,欢乐变年少。
112、太饥伤脾,太饱伤气。
113、天怕乌云地怕荒,人怕疾病草怕霜。心灵的疾病,比肌体的疾病更危险。
114、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
115、睡得好,起则早,笑一笑,跑一跑,不烦恼,忘记老,莫懒惰,神不倒。
116、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忍饥者长寿,耐寒者体健。
117、人壮好比一棵松,树大叶茂绿葱葱。风吹雨打都不怕,就怕腹内被蛀空。
118、失去健康的人,才感到健康的幸福;患有疾病的人,才感到疾病的痛苦。
119、一天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
120、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121、睡得好,起得早,七分饱,烟酒抛;多笑笑,常跑跑;少烦恼,永不老。
122、三分治病七分养,八分护理十分防。忙着治病不忙防,没有忙到点子上。
123、病从口中入,寒从脚下起;无病要早防,有病要早治。
124、宠辱不惊;凡是放得下,看得开,忘得掉;应该记住的不能忘,不该记住的要赶快忘掉。
125、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多,身体好。不知保养不算巧。
126、早起喝一杯蜂蜜水,睡前喝一点酒安眠,热水泡脚,冷水擦身。
127、贪吃贪睡,添病减岁;清晨郊外走,健体又增寿。
128、人若健康长寿乐中求,善笑者健康,欢乐者长寿。
129、质朴自然,心理健康,闹体并用,心地敞亮。
130、宽宏大度容天地,得容人处且容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131、精神不运则愈,血脉不运则病。
132、四莫忘:养生莫忘养心,养心莫忘寡欲;至乐莫忘求知,求知莫忘读书。
133、树老怕空,人老怕松。戒空戒松,从严从终。
134、药补食补,莫忘神补。药疗食疗,莫忘神疗。
135、人生要有价值,最有价值的是健康的心态和体魄。
136、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
137、冬寒犹可近火,火在表也;夏热必纳凉,凉入里也。
道教音乐有什么作用
老子说“大音希声”,这恐怕是对音乐之美最好的概括了。“希声”乃至“无声”,但却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内涵,因此“希声”才能谓之“大音”。“大音”是天乐,也就是合乎天地自然之道的最美好的声音; 而之所以“希声”,是因为最美的音乐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心灵去感悟。“大音希声”,其实也就是人们要用心灵去领略的自然内在的无为大旨,也就是与“道”的交流。道教音乐,无疑是对老子这种思想的具象表达。 道教音乐有清醮音乐和亡灵音乐之分,清醮音乐用于祭雷保苗消灾祈福,亡灵音乐用于禳凶祈吉清生利死。 主要用于诸如开启预告、摄召亡魂、取水竖幡、签押总召、正一发奏、三府请圣、启师接驾、午朝谒圣、赈济施食、圆满回驾等斋醮仪式,民间也俗称“经韵”。 演奏时可根据法事情节需要,组合串联各种道曲,法事不同,音乐的组合也相应发生变化。演唱形式有独唱(通常为高功)、齐唱、散板式吟唱和鼓乐、吹打以及合奏。 道教音乐经历世代传承有其独特的社会教化作用,道士通过特殊的表现方式或祈求国泰民安,乞求神灵保佑民生安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或超度亡灵,以获得生死同安,或修身养性,追求纯净雅致的心里状态。 道教认为音乐对于人具有重要的作用。《太平经》说:“音声者,即是乐之语谈也”,“夫乐乃以音响召事,比若人开口出声,有好有恶,善者致吉,恶者致凶。”“故举乐,得其上意者,可以度世; 得其中意者,可以致平,除凶害也;得其下意者,可以乐人也,上得其意者,可以乐神灵;中得其意者,可以乐精;下得其意者,可以乐身;俱得其意者,上帝王可游而无事。乐起而刑断绝,精神相厌也。”所以可以借助音乐来养生。 道教音乐用清虚幽静所形成的独特的“韵”——虚静柔和的道乐风格,更可以使人进入无为意境,保持超然的.清净心态,达到与天地自然之音和合而乐,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美好愿望。 道教音乐有什么作用2 道教音乐就是在道教活动中所使用的音乐,它包括道教科仪音乐以及道士在宣道、布道和修身养性时所使用的音乐。道教的外在形态是它的科范仪式,而道教音乐又是各种科仪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道教音乐也是道士养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道教经典与文献中,有关道乐与养生的论述屡见不鲜。在《太平经》卷一百一十三中有:“乐,小具小得其意者,以乐人;中具中得其意者,以乐治;上具上得其意 者,以乐天地。得乐人法者,人为其悦喜;得乐治法者,治为其平安;得乐天地法者,天地为其和……故上士治乐,以作无为以度世;中士治乐,乃以和乐俗人以调治;下士治乐,裁以乐人以召食……夫乐者致乐,刑者致刑,犹影响之验,不失铢分也。”这里认为音乐对人是有教育作用的,并且可以用来陶冶人的情操。 音乐能使人延年益寿,也已为现代科学所证明。而道教音乐自然融合,更能使歌者在咏唱的状态下犹如进入清虚之境而得到心灵的净化,这也是道教徒进行养生的最好途径之一。 历史上对修道之人要求十分严格,一般道士要会“琴、棋、书、画”;资深道士要会“琴、棋、书、画,吹、拉、弹、唱”;高道则须“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医、卜、星、相”。 因此,音乐不仅是道士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更在道士的修持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道家认为“乐可以调气息、和阴阳”,因而道教徒利用音乐的这一特性而创作了玄门独有的音乐来修持自己。 道教的早、晚功课是道教科仪的主要内容,是道众每日必修之功课。其音乐堪为道乐中的精华,也是我国传统音乐中词曲结合的声乐艺术珍品。 在早、晚功课活动中,道众在庄严肃穆、清幽淡雅的乐声中,缥缈忘我地与“神”交往,并唤起他们的审美体验。 如早功课启首的《澄清韵》咏唱“天无(哎)氛(哪)秽(呀)……”起腔即用“商、羽、宫、清角”四音,散发出一种清虚淡雅的意韵,入拍后则句幅连绵不断,悠 长婉转,加之道士一唱三叹的抒咏诵唱,更加突出了此歌清雅闲适的情致;尾腔与起首的散板近似,构成首尾呼应的结构关系。该韵用于早功课的启首,使道众自早课始,即进入一种清幽境地,开启了养生的一个良好开端。 另外,道乐的法器(乐器),也为道徒修炼养生所用。在道教音乐中,最早使用的法器有钟、磬、鼓、铃等,道教徒正是运用这些音响,祈求上苍,召唤神灵,求得功德圆满,实现养生的最终目的。 在道教中,其音乐都能达到养生的功效,可见在传统的宗教文化里,结合了古人至高无上的精神结晶,至今仍在造福后人。 代代视角:道教音乐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宗教音乐,大约开始于南北朝时期,历经时代变迁,延续至今,它吸取了中国古代宫廷音乐和汉族民间音乐的精华,渗入道教信仰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汉族音乐的活化石,是汉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有那些养生音乐?
使年养生之道是什么?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术,其实不然。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
1.养生先养心。养心就是要心胸宽阔,遇事不怒,想得开,放得下,始终保持心情的平和。对人与事,不要斤斤计较,要对他人多着想。过喜伤心,过怒伤肝,忧伤脾,悲伤肺,惊恐伤肾,要保持正常的七情。养心要心静自然,自己达不到的事情,不要去想它,不要妄想,不要过分的追求,要知足者常乐。当然不是不要追求的目标,而是有目标努了力就可以了,胜不骄,败不燥。比如你总想比人家过的好,过不好也不能去上吊。能人背后有能人,追求过高了,一辈子也达不到。养心要勤用脑。养心不是什么也不想,脑子不用就痴呆了,要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事物,当然用脑过度也不是养生。
2.养生要养体。养体重要的是一个动字,动字包括劳动和运动,任何劳动和运动,只要不是过力的,对身体健康都是有益的,这就要求人们要勤于动,不要懒,动则促进气血周流,懒则气血流通缓慢。体育锻炼是一种锻炼,劳动也是一种锻炼,但不能过力,过力了就会积劳成疾。当然体育锻炼过力了对身体也会有害的。人体不断的活动,保证气血的运行畅通周流,才会有健康的身体。
3.养生要合理饮食,保证身体的需求。人体需要各种物质,不能偏食,不能过饱过饥,人缺少了哪方面的营养对身体也不利,过多供给了营养,造成了体内某物质的堆积对身体也不利。所以饮食要全面适当。
4.养生要维护身体的健康。人的身体就象机器一样,要不断的维护和保养,要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有了毛病就要修修,先是预防为主,一旦有了疾病就要抓紧治疗,只有去除了疾病,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5.养生要注重养脾胃和肾。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源。肾藏精生髓,是人体生命的精华,肾衰退了,人体就要衰老,脾胃运化是供给人体生命需要的源泉,所以要注意保养脾胃和肾。